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,它在机械传动及整个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极其广泛。现代齿轮技术已达到:齿轮模数毫米;齿轮直径;传递功率可达上十万千瓦;转速可达几十万转/分;**的圆周速度达300米/秒。
随着生产的发展,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。1674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**提出用外摆线作齿廓曲线,以得到运转平稳的齿轮。
中国齿轮行业快速发展,行业规模不断扩大。在“十一五”期间,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到10年中国齿轮行业的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,且同比增幅均在18.%以上,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81亿元,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亿万元。齿轮行业已成为中国机械基础件中规模**的行业。
中国行业发展状况
中国齿轮工业在“十五”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:齿轮行业的年产值由增加到683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23,已成为中国机械基础件中规模**的行业。就市场需求与生产规模而言,中国齿轮行业在全球排名已超过意大利,居世界第四位。
2006年,中国全部齿轮、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千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24%;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千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24.%;实现累计利润总额千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26%。
2007年,中国全部齿轮、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千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30%;2008年10月,中国全部齿轮、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千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32%。
中国齿轮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、新品开发慢、市场竞争无序、企业管理薄弱、信息化程度低、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。现阶段齿轮行业应通过市场竞争与整合,提高行业集中度,形成一批拥有几十亿元、5亿元、1亿元资产的大、中、小规模企业;通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设计开发,形成一批车辆传动系(变速箱、驱动桥总成)牵头企业,用牵头企业的配套能力整合齿轮行业的能力与资源;实现专业化、网络化配套,形成大批有特色的工艺、有特色的产品和有快速反应能力的**企业;通过技改,实现现代化齿轮制造企业转型。
“十一五”末期,中国齿轮制造业年销售额可达到1300亿元,人均销售额上升到65万元/年,在世界行业排名中达到世界第二。2010年将新增设备10万台,即每年用于新增设备投资约60亿元,新购机床2万台,每台平均单价30万元。到2010年,中国齿轮制造业应有各类机床总数约40万台,其中数控机床10万台,数控化率25%(高于机械制造全行业平均值17%)。